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0篇
  免费   255篇
  国内免费   1181篇
安全科学   244篇
废物处理   217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1986篇
基础理论   586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074篇
评价与监测   161篇
社会与环境   171篇
灾害及防治   1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s vegetational succession progress from abandoned farmland to climax forest in the Ziwuling Forest,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Loess Plateau, China. Different organic C and total extractable N between the fumigated and non-fumigated soils were assumed to be released from soil microorganisms. Soil microbial C was calculated using Kec = 0.38 and microbial N was calculated using Ken = 0.45. The released P was converted to microbial biomass P using Kep = 0.40. Soil bacteria, fungi, and actinomycetes increased as the vegetational succession progressed. Microbial C was of the highest amount in farmland. Microbial C, N, and P generally increased from abandoned land to climax communi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P < 0.05) diversities of soil microbial biomas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microbial biomass and soil nutrients. Knowledge about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is important for forecasting vegetational succession and determining th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2.
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河道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璐  温东辉  张辉  谢曙光 《环境科学》2008,29(8):2227-2234
选择滇池入湖污染负荷最高的大清河为对象,以分段进水生物接触氧化(SFBC)工艺对河道污水开展了分流处理的试验研究,已完成冬季枯水期、春季枯水期及夏季丰水期3个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SFBC工艺对水质变化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调整各时期的运行参数,可以使COD及TP的去除率分别稳定在50%和40%左右,但TN的去除受水温及溶解氧等的影响很大,在逐渐稳定后去除率可达到20%左右.接种活性污泥可以加快装置的启动.但总体去除效果不及来水自然驯化的污泥.随着运行时间延长以及来水带入河道底泥的影响.有无接种污泥在处理效率上的差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3.
首先分析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现状,介绍了我国目前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垃圾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阐述了利用江西某金属矿的尾矿、炉渣、粉煤灰制备一种多孔滤料陶粒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粒径5—30mm、粒子密度1.5-2.5g./cm^3堆积密度0.65-1.3g/cm^3、比表面积7.2-13.5m^2/g、酸可溶率〈0.7%、筒压强度6.5-9.1MPa、吸水率0.1%~5%的陶粒质轻多孔,比表面积大,附着的微生物量大,孔隙率高,微生物挂膜快,老化生物膜易脱落。  相似文献   
75.
强化供氧条件下潜流型人工湿地运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鄢璐  王世和  钟秋爽  黄娟  刘洋  王峰 《环境科学》2007,28(4):736-741
针对潜流型人工湿地中溶解氧浓度和脱氮率偏低的问题,试验研究了强化供氧对植物和微生物的影响及人工湿地内溶解氧浓度、净化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强化供氧宜在湿地前端进行,最佳气水比为6左右,可采用连续供氧方式.供氧对湿地植物生理特性无明显不良影响,可显著增加湿地中硝化菌、反硝化菌数量,硝化菌可比供氧前高出1~2个数量级,反硝化菌高出1个数量级.强化供氧有效改善了湿地内氧环境,供氧前湿地内溶氧浓度普遍低于0.6 mg/L,供氧后氧浓度上升至1 mg/L以上.强化供氧有利于各类污染物质尤其是有机物和氮类物质的去除,有机物去除率比原湿地高出10%左右, TN去除率能够达到60%以上.因此,强化充氧措施具有较好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多光谱数据定量反演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璐  蔺启忠  贾东  石火生  黄秀华 《环境科学》2007,28(8):1822-1828
运用室内光谱模拟多光谱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根据光谱响应函数将实验室光谱数据重采样至多光谱传感器(TM和 ASTER)波段;然后,分别利用多元逐步回归(SML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建立建模土壤样本实测光谱以及模拟光谱(TM和ASTER)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的经验模型;最后,利用检验土壤样本进行模型精度验证.与实测光谱模型相比,模拟光谱模型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预测精度受光谱分辨率的影响并不大.模拟光谱模型对N、P、K元素含量预测精度最高分别为0.89、0.79和 0.67.土壤N、P、K元素含量SMLR模型的入选波段分别位于2 000~2 300 nm、1 650~1 800 nm和600~800 nm波长附近范围内; 土壤N、P、K元素含量PLSR模型的系数表明,近红外(NIR)波段对总氮和总磷元素含量比可见光(VIS)波段敏感,而VIS对K元素含量预测的贡献更大.利用多光谱数据进行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估测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由于不同元素对不同光谱波段的响应不同,在选择多光谱遥感数据时要充分考虑传感器的波段特征.  相似文献   
77.
为系统地实施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措施,国家环保总局从2005年起组织开展"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调查与研究工作.评估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开展海域水质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流场、盐度场、温度场和泥沙场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水质模型,主要模拟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无机氮、无机磷,通过2005年夏季和秋季实测水质资料进行了模型的验证和率定,确定了污染物的综合降解参数,利用二维水质模型进行设计水文条件下33个概化排污口控制污染物的水质响应系数场的模拟计算,为海域容量计算和总量分配奠定了基础.建立了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三维生态动力学模型,利用三维生态模型对应用水质模型计算得出的总量控制方案进行了校验模拟.结果表明实施全海区功能达标控制方案后,原赤潮易发区叶绿素浓度值显著降低,叶绿素高浓度区域面积基本消失,中高浓度区域的面积也由现状方案约1万km2减少了90%.  相似文献   
78.
高含盐废水排放杭州湾数值模拟与排放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环境排放标准中,对排放污水中的盐度或总盐量没有进行控制,而国外早已关注高含盐废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国际上目前通行的做法是根据受纳水域实际情况,规定总盐量排放限值.判断高含盐废水是否对环境产生影响,主要依据受纳水域总盐量是否发生明显变化(过高或过低)而定.为准确控制高含盐废水排放,采用远场数学模型与近区稀释扩散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化工区污水处理厂的高含盐废水排放杭州湾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杭州湾北部海域不同水期的盐度变化规律和渔业资源现状,确定了含盐废水排放形成的潮平均盐升超过最大允许盐升(丰水期≤3‰,平水期≤2‰,枯水期≤1‰)的范围为高盐水混合区,高盐水混合区面积小于1.5km2;在90%保证率的枯季设计水文条件下,满足化工区排污口高盐水混合区要求的盐量最大允许排放量为15.5万t/d;当化工区排污口分别达到近期、中期、远期规划排放量(5、10、20万t/d)时,满足排污扩散器控制指标(COD)初始稀释能力要求的最大允许排放盐度分别应小于65‰、47‰、40‰,相应的允许总排盐量为3250、4700、8000t/d.  相似文献   
79.
水中挥发酚检测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酚类属高毒物质,水中挥发酚的含量直接影响人类健康。近10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水中挥发酚的测定方法开展了很多研究,特别对于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4-AAP)(GB 7490-1987)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各个环节,如样品的采集、保存、预处理、试剂纯度、反应时间控制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找到了影响含量准确的因素,为测定水中挥发酚的含量提供了快速、准确、重复性好的方法。对一些非国标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分类总结。希望能对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0.
昆明船舶公司生活区污水处理站采用改进型的A2/O工艺,直接利用其生活污水培养污泥,并随时观察和分析工艺中的微孔曝气池运行状况。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培菌的方法,通过近3个半月的污泥培养,顺利实现微孔曝气池的启动。其中,COD、NH3-N的去除变化反映了曝气池启动的进程,至曝气池启动结束,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8.4%、7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